易经入门
要读《易经》,必须对它的全书结构先做个大体的了解与把握。《易经》的作者是谁?这是关系其结构和内容的首要问题。《汉书•艺文志》提出“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”的说法,认为伏羲画八卦,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,并作卦辞和爻辞;孔子作《易传》以解经。
《易经》全书的结构形式
要读《易经》,必须对它的全书结构先做个大体的了解与把握。《易经》的作者是谁?这是关系其结构和内容的首要问题。《汉书•艺文志》提出“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”的说法,认为伏羲画八卦,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,并作卦辞和爻辞;孔子作《易传》以解经。此说最早见于《史记》。还有人提出神农、夏禹和周公等,也和《易》的成书有关系。这些传统的说法,没有充分的证据,前人即已表示怀疑。如宋代欧阳修《易童子问》就对孔子作《易传》之事提出疑问,经今人研究,《易传》确非孔子所作。五四运动后新史学兴起,学术界普遍认为《周易》中的经文部分,即汉人所说的《易经》,也非文王周公等人所作。主要证据是,卦爻辞中讲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,有的出于文王周公之后。如《晋》卦卦辞说:“康侯用锡马蕃庶,昼日三接。”顾颉刚先生《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亊》一文中,指出康侯即卫康叔,封于卫,乃周武王之弟,其亊迹在武王之后,从而认为卦辞非文王所作,断定《易经》成于西周初叶。但是,“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”的说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。《易经》确非出自一人一时。郭沫若《周易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生产》一文说:“《易经》是古代卜筮底本。它的作者不必是一个人,作者时期也不必是一个时代。”闻一多《周易义证类》也说:“鉢交两辞,本非出自一手、成于一时,全书卦爻异义之例,曷可胜数?”
《易经》中的奢、卦、爻、辞等基本要素大约出自西周初叶之前的巫祝卜史之手,或许还承袭了一些殷商龟卜的东西,历代积累并不断整理而成形。《易经》虽不是由某一个人或某儿个人分门别类创造出来的,但有一点可以确定,即最后有人对它进行了大体的整理加工,编纂而成现今这个样子。
编纂加工的痕迹,最明显的莫过于《易经》的卦爻辞,对它们的选择、编排和文字加工,尤见编者的匠心。
卦爻辞不全是散文体句式,还有许多协韵的句子,有些可说是不折不扣的诗歌,毫不逊于《诗经》中的作品。如《中孚》卦九二爻辞说4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,我有好爵,吾与尔靡之”,表现亲情,其乐融融。《艮》卦卦辞云“艮其背,不获其身,行其庭,不见其人”,描写远遯隐店的避世之士,离形而传神。《渐》卦九二爻说:“鸿渐于陆,夫征不复,妇孕不宵”,道尽征夫不返、独守空闺的悲哀。这些整齐的诗刼,也是协韵的,作为古音的韵脚,与《诗经》类似。还有一^筮辞,句式整齐,内容生动,未必属于诗驮,但足见文宇功夫。如《中孚》卦六三爻辞说“得敌,或鼓或罢,或泣或歌”。写战争掳得敌人,其兵将或有余勇而击鼓,或力已竭而疲倦(罢),或悲而哭泣,或乐而唱歌。其场面之真实生动,文字之简省,非大手笔不能够做到。再如《归妹》卦上六爻辞说:“女承筐,无实丨士刦羊,无血。”描述不祥的婚姻,或讥嘲诅咒纣王和妲己,极富民间生活气息,语言生动活泼而又整齐对称。这些句子中所包含的生活内容、价值观念、人生态度等,都有差距,说明并非出自一人一时。但共同点是文字的修辞很见功夫,显然有人进行了加工修饰,使之艺术化了。
就每一卦而言,有些卦爻辞的安排,似乎围绕某个核心观念,显示出一定的系统性。如《乾》卦各爻爻辞,从初九“潜龙勿用”到用九“群龙无首”,基本上围绕龙的运动和变化而言。《艮》卦从初六“艮其趾”到六五“艮其辅”,从脚趾到面颊,从下至上地联系人的身体的各个部分。此外,如剥卦、复卦、临卦、明夷卦、兑卦、观卦、井卦、坎卦、震卦等,各爻辞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。
《易经>)六十四卦中,有许多可以按类分别,几卦都说一类事。如《小畜》、《大畜》、《大有》、《颐》、《蒙》等为农业卦多《需》、《睽》、《丰》、《复》、《明夷》、《旅》、《蹇》等为行旅、商旅卦;《师》、《同人》、《离》、《晋》是战争卦,《贲》、《归妹》是婚姻卦。其中也有附载,一些别类事情,但大体上可以这样划分。这些文字润饰和条理性的安排,都表现出编者的意旨和作用。
《易经》既然经过编纂,为什么其结构仍显得不够紧凑,内容也有许多迷离恍惚之处呢?这与《易经》的性质密切相关。
《易经》之文可分为筮辞与非筮辞两类。筮辞是占筮的内容、卜问的记录,非筮辞大多是表现作者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。非筮辞在全书所占份曼较少,但其内容较特殊,作者的理论和思想是主要成分。如《临》卦中虽也有元亨、凶、吉、无咎等负兆词语,但主要内容都是讲君主应如何临民治民、理政临朝的。再如《观》、《兑》等卦,大都是讲理论。
《师》、《比》、《否》等卦中也插入不少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。这些非筮辞为何插入卜筮之书?是作者抑或是编者所为?都无从考知了。
筮辞是全书的主要部分,又分为三种。一是贞事辞,古代人们对许多亊情应如何办,不敢自行决定,于是通过占筮请示神灵。占筮后把请示的亊记录下来,作为后来的参考。这些所记的亊,就是贞事辞。二是贞兆辞。这是占筮时所得神灵兆示的记录,如吉、凶、无咎等。贞兆辞有时与贞事辞相连,有时是不相连的。还有一些作者,如《临》卦作者,只是利用贞兆辞论断、说明事理。三是象占辞。星占、蛇孽之占、鸟占等关于从自然界、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异常现象中得到的兆示都厲于象占辞。由此可知,卦爻辞既神秘又庞杂,往往有性质的分别,
内容五花八门。在编纂中要保持其原始形态,很难构成严密的逻辑。
关于《易经》的卦象、卦名和卦爻辞之间的联系问题,也向来是易学一大疑案,长期争论不休。传统的看法是,三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。古代易学家站在维护经籍神圣的立场上,或者通过对卦象、卦名的各种解释,或者通过对卦交.辞的附会,努力寻求其间的必然联系,竭力将它们统一起来。历史上易学流派最为繁多,这是一个主要原因。事实上,学者们根据自己的解释,建立起他们自己的《周易》理论和系统。《易经》的神秘和歧义,给建立种种系统提供了无尽的机会。
关于这个问题,应从《易经》之卜筮性质开始考虑。先谈卦画与卦名,这两考孰先出孰后出,已是无法考知的事。但筮法由薔而卦,卦是数的结果.,很可能卦画在先,卦名在后。正如许多中国的古书,本来没有篇草名目,编者为方便称谓起见,常在篇首加一个题目。如《诗经》,各首诗歌常取其前两字为名目。有些名目就如我们编排图书目录一样,甲乙丙丁,只起识别的作用。这例证可说明一些卦画和卦名的关系。卦画只是一种符号,有些有预定的意义,如乾、坤等卦,卦象与卦名相符合。有些原本没有预定意义,据筮而得象,依亊而解释,这种卦画与卦名没有内在联系。
再谈卦画、卦名与卦爻辞的关系问题。《易经》起源于占筮之法,卦象是揲的结果,卦爻辞是贞问及兆示的记录,前一种代表排列演算的偶然性,后一种代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心理,二者本不相关,其间绝无必然的联系。但历代的筮人及编寨者对占筮的特殊结构进行加工整理,试图构成一定的秩序。这些努力起到一定的作用,使卦象与筮辞之间体现出某种联系。如《师》卦大体言军事,《履》卦大体肓行旅,《颐》卦大体言饮食。有些卦的爻辞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而论。这样的卦,名与实一致,象与实也似顺理成章。但这种联系完全出于人为的组织之功,并非内.在必然性使然。六十四卦是否代表六十四种物象,都有:特定的意义?就不清楚,很难稽考P其中象、名、辞之间有的有形的关联,有的有义的联系。但整体上总显出有点儿杂乱,似有似无,其原因就在缺乏内在必然联系。
现在,我们将经过加工整理的《易经》结构作一个概略的介绍。
《易经》以卦为单位,不象其他书那样以章节篇目划分。全书共六十四卦,每卦含卦画、卦名、卦辞、爻辞四部分。
本文出自渊海妙算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hms.net.cn